月季花在種植過程中,不少花友會發(fā)現(xiàn)月季花出現(xiàn)越長越差的情況,原本嬌艷的花朵逐漸失去光彩,植株也變得萎靡不振。其實,月季花生長狀態(tài)不佳,往往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,月季網為你詳細剖析。
土壤問題
土壤是植物生長的根基,對月季花而言,適宜的土壤環(huán)境至關重要。若土壤板結,其透氣性和透水性就會變差,根系無法正常呼吸和吸收水分、養(yǎng)分,植株生長自然受限。另外,土壤酸堿度不適宜也會影響月季對養(yǎng)分的吸收,例如在堿性土壤中,鐵元素的有效性降低,月季容易出現(xiàn)缺鐵性黃葉。長期種植月季花的土壤,養(yǎng)分逐漸被消耗,如果不及時補充,就會變得貧瘠,無法為月季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(yǎng)。
解決辦法
定期為月季松土,打破土壤板結層,改善土壤結構。每隔1-2年給月季換一次土,更換為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且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土壤,比如可以將腐葉土、園土、珍珠巖按照3:2:1的比例混合配制。此外,還可以定期在土壤中添加適量的有機肥,如腐熟的堆肥、雞糞等,增加土壤肥力。
光照不足
月季花是喜陽植物,每天需要6小時以上的充足光照,才能進行良好的光合作用,合成生長所需的有機物質,促進花芽分化和花朵發(fā)育。若將月季長期放置在光照不足的環(huán)境中,比如室內光線昏暗處或被建筑物、樹木等遮擋的地方,植株會出現(xiàn)枝條細弱、葉片發(fā)黃、開花少且花色淡等問題。
解決辦法
將月季種植在陽光充足、通風良好的地方,如庭院向陽處、陽臺朝南方向。如果受環(huán)境限制無法移動植株,可以通過修剪周圍遮擋物的方式增加光照。在夏季高溫時,適當進行遮陰,避免強光直射導致葉片灼傷,其他季節(jié)盡量讓月季接受全日照。
澆水不當
澆水過多或過少都會對月季花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。澆水過多,土壤長期處于積水狀態(tài),會導致根部缺氧,引發(fā)爛根現(xiàn)象,進而使植株地上部分出現(xiàn)黃葉、枯萎等癥狀。而澆水過少,土壤過于干燥,根系無法吸收到足夠的水分,植株會因缺水而生長緩慢,葉片卷曲、干枯。
解決辦法
遵循“見干見濕”的澆水原則,每次澆水要澆透,直到盆底有水滲出,但避免積水。判斷土壤干濕程度,可以用手指插入土壤2-3厘米,感覺土壤干燥就需要澆水;也可以通過觀察土壤表面,當土壤表面發(fā)白、開裂時,即為缺水信號。不同季節(jié)澆水頻率有所差異,春秋季一般2-3天澆一次水,夏季氣溫高,水分蒸發(fā)快,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,冬季植株生長緩慢,7-10天澆一次水即可。
施肥不合理
月季花生長迅速,開花量大,對肥料的需求較高。施肥不足,植株缺乏生長所需的氮、磷、鉀等元素,會導致生長瘦弱、葉片發(fā)黃、開花少或不開花。但施肥過多或肥料搭配不當同樣會帶來問題,例如過量施用氮肥,會使植株徒長,只長枝葉不開花;施肥時如果缺乏磷、鉀肥,會影響花芽分化和開花質量。
解決辦法
在月季生長季節(jié),遵循“薄肥勤施”的原則,每隔10-15天施一次稀薄的液肥,如腐熟的餅肥水。在植株生長前期,以氮肥為主,促進枝葉生長;花芽分化期,增施磷鉀肥,如磷酸二氫鉀溶液,可每隔7-10天葉面噴施一次,也可灌根使用,以促進花芽分化和開花。冬季月季進入休眠期,應停止施肥。
病蟲害侵襲
病蟲害是影響月季花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、黑斑病、灰霉病等,這些病害會侵害月季的葉片、莖干和花朵,導致葉片出現(xiàn)病斑、枯黃脫落,花朵腐爛。而蚜蟲、紅蜘蛛、薊馬等蟲害,會吸食月季植株的汁液,造成葉片卷曲、皺縮,嚴重時會導致植株生長停滯甚至死亡。
解決辦法
加強日常養(yǎng)護管理,保持植株通風透光,降低病蟲害發(fā)生的幾率。定期檢查月季植株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病蟲害,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。對于病害,可在發(fā)病初期噴施多菌靈、甲基托布津等殺菌劑;對于蟲害,可使用吡蟲啉、阿維菌素等殺蟲劑進行噴霧防治。如果病蟲害發(fā)生嚴重,要及時將病枝、病葉剪掉并燒毀,防止病害蔓延。
修剪不及時
合理的修剪是促進月季花生長和開花的重要措施。如果長期不修剪,月季植株會出現(xiàn)枝條雜亂、交叉生長的情況,不僅影響植株的通風透光,還會消耗大量養(yǎng)分,導致新枝生長緩慢,開花數量減少、質量下降。此外,殘花若不及時剪掉,也會繼續(xù)消耗養(yǎng)分,影響后續(xù)花芽的分化和生長。
解決辦法
在月季生長過程中,定期進行修剪。冬季休眠期,對植株進行重剪,剪掉枯枝、病枝、弱枝以及過密的枝條,保留強壯的主枝,促進來年萌發(fā)新枝。生長季節(jié),及時剪掉殘花、徒長枝、交叉枝和重疊枝,減少養(yǎng)分消耗,促進新枝萌發(fā)和花芽分化。每次修剪后,可適當施肥,為植株補充養(yǎng)分,促進其生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