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季以其綽約風姿廣布全球,作為觀賞植物,它在社會、經(jīng)濟與文化領(lǐng)域皆綻放著耀眼光芒,不僅是我國傳統(tǒng)名花,更榮膺花中皇后的美譽。在植物學分類中,月季與玫瑰、薔薇同屬薔薇科薔薇屬,拉丁學名成為嚴謹區(qū)分它們的科學標識。
18世紀,中國月季遠渡重洋傳入英法,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,激起當?shù)赜N家的無限熱情。彼時,當?shù)厮N薇存在花期短暫、花色單一的局限,育種家們以中國月季為親本,與本土薔薇雜交培育。經(jīng)過不懈探索,1867年,法國人吉約成功培育出月季新品種“法蘭西月季”。這便是如今為人們熟知的現(xiàn)代月季,它集馥郁花香、艷麗花色與優(yōu)雅姿態(tài)于一身。與之相對,薔薇逐漸成為薔薇屬中一季開花野生種的代名詞。英文“Rose”作為薔薇屬植物的統(tǒng)稱,既涵蓋月季、玫瑰、薔薇等同屬植物,也包含古老月季品種與現(xiàn)代月季品類,其內(nèi)涵豐富而多元。
在漫長的栽培與欣賞歷程中,月季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蘊,宛如一本打開的文化典籍,在不同地域書寫著獨特篇章。在歐洲,月季是愛情、圣潔與和平的象征;在中國,它寓意吉祥平安,更象征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與頑強奮進的精神。在現(xiàn)實生活與文藝創(chuàng)作中,月季常被冠以“玫瑰”之名:一些地區(qū)的人們?nèi)绱朔Q呼現(xiàn)代月季;花卉市場上,切花月季也多以“玫瑰”示人;文學作品里,作者同樣習慣將月季喚作“玫瑰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“玫瑰”在古漢語中原指紅色美玉,《子虛賦》中“其石則赤玉玫瑰”便是明證,唐代顏師古也曾注解:“玫瑰,美玉名也……或珠之尤精者曰玫瑰?!弊詽h代起,月季花便在王室與貴族庭院中扎根生長,收獲無數(shù)文人墨客的贊美詩篇。李白在《贊月季》中寫道:“牡丹富貴為春曉,芍藥雖盛只初夏。只有此花開不怨,一年獨占四時春。”楊萬里在《臘前月季》中留下“只道花無百日紅,此花無日不春風”的佳句,乾隆皇帝亦在《長春花》中贊嘆:“淺深紅暈足精神,婉娩韶光逐月新。豈是女夷偏注意,故教四季總含春?!?/p>
月季的文化魅力在世界范圍內(nèi)廣泛傳播。《玫瑰之名》作者翁貝托·艾柯曾這樣描述:“玫瑰,由于其復雜的對稱性,其柔美,其絢麗的色彩,以及在春天開花的這個事實,幾乎在所有的神秘傳統(tǒng)中,它都作為新鮮、年輕、女性溫柔以及一般意義上的美的符號、隱喻、象征而出現(xiàn)。”法國畫家約瑟夫·雷杜德憑借對玫瑰細膩入微的描繪,被譽為“花之拉斐爾”。他筆下的玫瑰,每一朵都形態(tài)逼真、神韻各異,色彩淡雅且過渡自然。其繪著的《玫瑰圖譜》堪稱世界玫瑰繪畫的經(jīng)典之作,在全球范圍內(nèi)被競相出版,對后世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影響深遠,西方諸多裝飾畫、瓷器等物品,常以他的玫瑰圖案為首選。
月季亦被稱作“愛情之花”,其浪漫寓意源遠流長。古希臘-羅馬時期,艷麗的玫瑰是獻給愛與美之女神阿芙洛狄忒(維納斯)的珍貴貢品,傳說女神誕生時伴隨玫瑰出現(xiàn),并攜玫瑰前往奧林匹亞眾神居所,引得眾神競相追求她的愛情。受古希臘文化影響,人們常用玫瑰比喻愛情中的女子。20世紀,美國詩人威廉·卡洛斯·威廉斯的《玫瑰》與羅伯特·彭斯的《一朵紅紅的玫瑰》,都以玫瑰承載熾熱的愛意,成為愛情詩歌的經(jīng)典之作。
在宗教文化領(lǐng)域,月季元素同樣熠熠生輝。天主教堂中,哥特式玫瑰窗、玫瑰浮雕與花紋等裝飾別具一格,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更是其中翹楚。這些玫瑰窗仿照玫瑰花形狀設(shè)計,以彩色玻璃鑲嵌,將一幅幅生動的宗教故事展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,月季寓意“四季平安”,花瓶插月季的紋圖寄托著驅(qū)邪納福、祈愿和平幸福的美好愿望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居廉《花卉昆蟲圖之月季》,描繪了一株在巖石縫隙中頑強生長的月季,即便面臨貧瘠土壤與蟲害侵擾,依然枝繁葉茂、花朵艷麗,生動詮釋了頑強不息的生命精神。
月季與和平緊密相連,承載著人類的美好祈愿。二戰(zhàn)期間,法國人弗蘭西斯·梅朗在法西斯統(tǒng)治下培育出月季新品種,并將其送往多國保護。1945年,美國月季協(xié)會將其命名為“和平”,以此表達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深切期盼。同年,聯(lián)合國首次會議上,每位與會代表房間的花瓶中都插有“和平”月季,標牌上寫道:“我們希望‘和平’月季能夠影響人們的思想,給全世界以持久和平?!弊?955年起,眾多國家紛紛建造“和平”月季園,以銘記歷史、彰顯對和平的向往與對侵略者的痛恨。此外,20世紀愛爾蘭詩人威廉·葉芝創(chuàng)作的《和平的玫瑰》《戰(zhàn)斗的玫瑰》《塵世的玫瑰》等系列詩歌,以玫瑰為意象,寄托情感,象征著愛爾蘭民族高貴的精神與永恒的美。
月季早已融入人們物質(zhì)與精神生活的各個層面。歐洲培育出現(xiàn)代月季后,賞花熱潮席卷而來,一批以月季為主的古典歐式花園應(yīng)運而生,成為世界月季園的雛形,私人月季園也隨之蓬勃發(fā)展。園藝種植在歐洲人的生活中占據(jù)重要地位,無論是聚會布置、房間插花,還是浪漫的婚禮儀式,都少不了月季的身影。如今,世界上的月季園類型豐富多樣,日本花節(jié)紀念公園等公共花園、布查特花園中的月季園等私人花園、北京植物園月季園等植物園附屬月季園、美國月季協(xié)會花園等科研單位月季園,以及北京大興月季園等節(jié)事型花園,共同構(gòu)成了一道絢麗多彩的園藝景觀。
在歷史長河中,花卉園藝作為審美對象,深度融入人們的生活。一朵月季,不僅展現(xiàn)生命的蓬勃,更折射出人類的文化觀念與精神世界,連接起不同地域文明的過去與現(xiàn)在?;趯γ赖墓餐非?,人們以月季為載體,詮釋生活態(tài)度、價值觀念、傳統(tǒng)文化精神與美學追求。它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更凝聚著對世界和平的殷切渴望,在時光流轉(zhuǎn)中持續(xù)綻放獨特魅力。